
滴滴月付官宣下线,8日为最后还款日
滴滴月付官宣下线,8日为最后还款日,滴滴月付是由滴滴旗下的深圳北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简称“北岸保理”)提供的一款先享后付产品,滴滴月付官宣下线,8日为最后还款日。
滴滴月付官宣下线,8日为最后还款日1又一平台旗下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产品整改进行中。近日,滴滴月付团队发布公告称,为优化服务质量,月付功能将于3月31日24点下线,并提醒客户于4月8日24点前及时还款,而对于有信用消费金融服务需求的用户,可申请其与多家银行合作的信用卡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曾报道,滴滴月付功能上线于2020年12月,该业务与蚂蚁集团“花呗”类似,采用先花后付模式。
“滴滴月付上线前、后均与相关部门进行过报备,但从上线一段时间的客户数看并不多,报备时相关部门听到数据后也有些惊讶。”一位曾参与过滴滴月付业务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前,蚂蚁集团将旗下“花呗”品牌进行隔离,花呗成为蚂蚁消费金融专属品牌,银行全额出资服务更新为“信用购”;小米旗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陆续承接原小米小贷提供的个人信贷服务。
而滴滴月付并未将其服务迁移至旗下消费金融公司杭银消费金融。2021年3月,浙江银保监局批复同意滴滴全资子公司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对杭银消费金融持股85390万股,持股比例33.34%,成为第二大股东。
2021年4月29日,金融监管部门对 ……此处隐藏1165个字……%,更显露出滴滴已经顾不上尚未带来充沛正向现金流的金融板块。
不过,滴滴月付在此时下线,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对于信用类支付产品未来境遇的担忧。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曾几何时,信用支付产品一度成为头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标配“。彼时该产品是旨在巩固自身的消费金融业务,并通过支付形式进一步强化自身用户粘性。
然而在2022年1月,发改委等部门颁布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断开支付工具与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链接”,同期还有一份文件《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同样提到“不得在支付页面中将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作为支付选项”,在监管的重磅出击下,信用支付类产品将遭遇合规危机。
她表示:“滴滴的这个举措正是基于当下的监管环境,在审时度势过后作出的决策,不排除后续其他平台也会有所跟进。”
不过,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则认为,月付下线“跟滴滴自身和外部监管环境都有关,滴滴APP一直下架,无法有新增用户,肯定会对运营造成影响;此外支付实际上是一个需要前期巨大投入的行业,去做系统和用户运营等方面的事情,对滴滴来讲现在也需要开源节流。”
不过,他也认为,断开支付和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是监管一直在提出的目标,最近出台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也有相关的规定,但这种条例出台也会有一个整改的缓冲期,后续平台短时间内的跟进,还是需要更明确的监管指导意见,包括《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里对于是否能做具体营销的意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