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档”票房同比萎缩85%,近60%影院关门
“清明档”票房同比萎缩85%,近60%影院关门,受疫情影响,全国影院营业率已连续三周不足五成。2022 年清明档 " 名存实亡 " 的结局已然注定。“清明档”票房同比萎缩85%,近60%影院关门。
“清明档”票房同比萎缩85%,近60%影院关门1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多部电影在今年“清明档”前还临时撤档。清明档等小档期原本应是承接中小成本电影的最佳档期。
综合灯塔和猫眼等平台数据,截至4月5日21时30分,在全国影院营业比例不足50%的情况下,2022清明档(4.3-4.5)总票房1.20亿,观影总人次342.02万,总场次62.79万,是近十年来(除2020年)清明档期票房最低值。
疫情反复,影片撤档
本次清明档档期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别为2817.3万元的《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2438.2万元的《月球陨落》和1887.2万的《密室逃生2》。
灯塔电影专业版数据显示,去年清明档票房为8.2亿元,曾创下中国影史同档期票房最高纪录。以此计算,今年同比下滑85%。
放映场次和观影人次骤减显然是票房暴跌的直接原因。
今年清明档总放映场次62.79万场,去年123.4万场,同比近乎腰斩;今年观影人次达342.02万人,去年总观影人次2225.51万,几乎相差六倍。
灯塔研究院行业分析师张荣棣认为:“本次清明档受疫情影响较大,上映影片数量和票房体量都无法 ……此处隐藏4287个字……个产业的“失血”。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票房破亿的影片数量相比2019的16%下降了5%,票房低于一千万的影片数量相比2019年的65%上涨了6%,达到了71%。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制作成本的递增,这就必然会逼迫国产片进驻大档期进行“赌博”。
一是档期容量和类型的匹配度,可能会增加失败的风险。二是市场冷热不均,加剧影院经营压力的同时也让观众的观影习惯更浓缩于节假日观影。
从大的方向来看,国产片如果陷入到一个“普亏”状态自然会加重整个产业的回血能力。毕竟国内电影市场更加依赖于院线票房收入,一旦票房收入不达预期必然对整个公司的运营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与此同时,去年整个国产片占比达到了大盘的84.49%。引进片在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失利。今年截至目前也只有《新蝙蝠侠》一部进口片票房过亿,而且也只有1.26亿的综合票房。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引进片体量的倒退是事实。观众审美趋势的快速改变和引进片在国内市场的逐渐式微,都让整个产业格局迅速发生了变化。这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2022年的第一季度,单日低于5000万以下的天数达到了44天,低于3000万以下达到了20天。一旦疫情管控下影院恢复营业状况不理想,整个上半年市场节奏被打乱,那么今年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损伤。
但引进片所留出来的市场空缺自然需要填补,但国产片虽然产量上得到了恢复,但真正想要支撑引进片的孔雀开屏并不是短期内能够迅速呈现的。
所以,中国电影市场在现在看未来,关键不在于几年时间恢复,而是究竟有没有空间恢复,后者的答案才能回答前者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