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立方”即将向公众开放参观体验
“冰立方”即将向公众开放参观体验,“冰立方”比赛大厅4月起开放赛后参观体验。大厅内,冬奥形象景观、赛时看台、冰壶赛道全面保留,“冰立方”即将向公众开放参观体验。
“冰立方”即将向公众开放参观体验1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华丽转身为“冰立方”,圆满完成冰壶和轮椅冰壶项目的保障任务后,从4月起面向公众开放参观体验,公众将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冬奥赛场原貌。接下来,服务于群众冰上健身和普及冰壶运动的冰上运动中心,以及水上运动区域也将陆续开放。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水立方”向世界展现了特大型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中国经验”。伴随着“冰立方”各功能区域陆续向公众开放,“冰上和水上运动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由此全面启动实施。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4月至5月中旬,冬奥赛场原貌参观旅游项目将为市民提供一次难得的冬奥赛场沉浸式体验机会。“‘冰立方’将保持完整原貌开放,市民不仅能在冰场上组队玩冰壶,还可参观装备区、更衣区、领奖区、媒体区等。”杨奇勇说。
在“冰立方”的大厅内,冬奥形象景观、赛时看台、冰壶赛道全面保留;赛时体育展示演出继续上演;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继续“上班”,把“赛场感”还原给观众。大家可触摸来自苏格兰原产地的冰壶,体验制冰师和科研团队打造出的高水准冰壶赛道,登上奥运级别的国际赛场,享受领 ……此处隐藏1793个字……公斤重量的前提下,冰面变形的程度不超过1毫米的要求。
这决定了如果在没有支持的前提下,单纯只是将水面“冻”上,为严格按照冬奥标准举办此次测试赛,国家游泳中心再一次高水准、高效率完成了“水冰转换”,这背后依靠的是可转换结构体系以及可拆装制冰系统等技术的创新应用。
吸收位于空气中的水汽
而冰立方如果想要正常运行,单纯只有位于泳池上的冰制赛场是不够的,由于游泳池自身的高湿度特性,在冰面铺设好了以后,其冰面表层将会快速冷却和吸收位于空气中的水汽,导致比赛赛场冰面的迅速皱褶化,这套钢结构由2600根3米高、2米长的薄壁H型钢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装有柱脚,每个连接点装有可拆卸高强度螺丝,确保钢架坚固结实。
架体搭设完毕后,施工团队进行了荷载试验,最终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增加1吨的荷载,钢结构的最大变形仅有1.6毫米,符合3毫米以内的设计要求。
有着足够的观赏性
最后,冰立方场馆还需要确保观众们的舒适,才能确保比赛有着足够的观赏性,为此,赛场还必须为观众席、运动员休息室等非比赛区域准备暖气,确保运动员们在参赛间隙能够脱去厚重的保温服,得到充分的休息,“水立方”作为游泳和跳水等水上运动项目的比赛场馆,赛时环境是高温高湿;而到了“冰立方”,冰壶比赛的赛场环境要求是低温低湿。
如何在偌大的比赛大厅内实现并保证低温低湿的环境,奥秘就在于本次场馆改造的除湿系统,场馆的除湿系统就像我们人体的呼吸系统一样,源源不断地将干冷空气送入比赛大厅,并将大厅内的湿热空气带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