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什么时候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什么时候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问题是很多家长们会关注的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需要父母们的陪伴的,特别是一些特殊时期,孩子什么时候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什么时候需要父母的陪伴11、0~3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家长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我们的陪伴会使孩子对母亲产生强烈的依赖情结。而这个时候也是孩子安全感的一个集合周期,在这个阶段如果说我们给孩子了充足的爱,孩子在后来的一生当中都不会缺乏安全感,在家里我们可以给他读一些绘本
带他经常去公园,上早教,甚至融入大自然等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母亲是对自己有着浓浓的爱意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再不会缺乏安全感。
2、3~6岁的陪伴
3~6岁的孩子,基本上是学前班的阶段,也就是幼儿园的黄金成长周期,这个时候是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周期,有很多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进行教导,比如说,一些秩序性的问题如何排队不能插队,吃饭的时候的礼仪、如何拿筷子等等
在开始交朋友的时候和大家的一些社交的往来和朋友之间的一些交往都会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进行灌输,这个时候给孩子教会一些人生中的小道理,让他从中间去明白,如何去交朋友,如何和人沟通,慢慢地展开自己的第1次的人生社交
3、6~12岁的陪伴
6~12岁就是孩子的小学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是一种潜伏期, ……此处隐藏853个字……这三个时期,如果父母都耐心陪伴在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足够的爱和信任,相信孩子成长得会更健康,情商也会比其他孩子更高一些。
时光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一去不复返。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的,珍惜当下,真情陪伴,亲情永恒。父母的陪伴不会浪费,会让孩子将来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好!
孩子什么时候需要父母的陪伴3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会怎样?
孩子人际交往关系变差
很多父母常年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带,一年见面时间寥寥无几,虽然他们给了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即使老人疼爱,但终究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有心理研究分析,孩子0~7岁时,如果长期与父母分离,内心就会受到“亲子中断”的创伤,在性格上表现为:封闭自我、缺乏自信、不愿与外界交流等,这些是将来父母用多少金钱都难以换回的伤痛。
孩子容易变坏
孩子一生中80~90%的性格、理想、生活方式都是在3~7岁成型的,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孩子性格在此时就像“潮湿的水泥”一样具体可塑性,一旦错过,“水泥”慢慢凝固,性格基本就固定成型,很难再有改变。
所以这一阶段孩子更需要父母陪伴才能健康成长,当孩子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时,父母没有告诉他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不能碰,就很容易学坏。
亲子关系冷漠
0~7岁其实也是亲子关系培养的关键时期,有人说“缺失了三年,父母未来将用三十年来补偿”,其实现实生活中,父母缺席了孩子的童年,也许未来的一辈子都难以弥补,他们常年在亲情缺失的环境中长大,安全感匮乏、没有体验过与父母相处的正确模式,将来又如何能够自学成才,主动与父母亲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