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解宝宝怕生弱点
缓解宝宝怕生弱点,“怕生”是宝宝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它是宝宝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情绪和人际关系获得发展的体现。那么怎么克服呢?来了解缓解宝宝怕生弱点。
缓解宝宝怕生弱点1专家点评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3-4个月时已能对妈妈做出反应,只要妈妈走近宝宝,他就会冲妈妈乐,以此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
当妈妈在屋里走动时,宝宝的目光就会追随妈妈的身影移动,并表现出明显的想要得到妈妈关注的表情。一旦妈妈不予理睬,宝宝就会哭闹。如果发现妈妈不在视线内,宝宝也会以大声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5个月的时候,随着宝宝自我认识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宝宝的识别能力不断增强,已能区别父母和其他人。
6个月的宝宝已开始有了依恋、害怕、认生、厌恶、爱好等情绪,对熟人表现出明显的好感,并且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亲近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这个阶段的宝宝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就会表现出过敏反应,对妈妈则最为依恋。
8、9个月的宝宝认生的现象更为常见。1岁多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什么都好奇,再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就使得他们有了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父母和亲人仍然非常依恋,一旦遇到他从未见到过的人和物体,就可能表现出胆怯的样子。因此,这一时期的宝宝是独立性和依恋性并存。
即便到了2、3岁,宝宝仍然会对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感到恐惧,这是宝宝发展的共性。此外,由于遗传 ……此处隐藏1132个字……好固定,尽可能避免宝宝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尤其不能以“再怎样,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给谁谁”之类的语言威吓宝宝。
缓解宝宝怕生弱点23个月大的小宝宝,亲友来访,多会手舞足蹈笑脸相迎。可是过了两个月后亲友再来访时,竟又哭又反抗,并极力躲避。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3个月以内的婴儿,虽能感知人脸的模样,还能逐渐辨认出亲近之人和陌生人,不过,却无记忆保存能力,因此转眼便忘。
可是到了5-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出现记忆储存能力,不仅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而且对陌生人还会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于是会出现哭闹、拒抱的怕生现象。
这种现象说明婴儿的感知能力和识记能力在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过程,也是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到了18个月以后,由于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增多,“见多不怪”,宝宝会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感,怕生现象逐渐消失。
如果到了幼儿期还怕生,那就得在家长身上找原因了。不少家长总是让幼儿生活在自己视野范围内,很少让幼儿与外界交往,怕宝宝在外面会闯祸、受欺侮,还怕宝宝染上疾病。
加之现在家庭结构多为三口之家,居住结构多是独门独户,使幼儿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惟有与父母在一起最安全”的心理定式,见到陌生人则恐惧不安。
2岁以后的孩子仍有怕生现象,那就得赶快纠正,否则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很简单,那就是“走出去,请进来”。
增加幼儿与人交往的机会,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不断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识记能力和记忆储存能力。带幼儿在生活小区散步、游玩,与年龄相仿的幼儿一起玩耍等都是必须的举措。